鼻息肉是一种生长在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组织,是鼻部常见的健康问题。患有鼻息肉的患者通常伴有慢性鼻窦炎,二者相互影响,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减退或丧失,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
不少患者会问: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否一定需要手术呢?根据最新的研究和医学指南,手术确实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内镜鼻窦手术被视为治疗鼻窦炎的金标准。然而,并非所有CRSwNP患者都必须进行手术。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鼻息肉较小,通常可以不进行手术治疗。反之,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鼻息肉较大,则可能需要手术介入。
传统疗法的局限性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一种以2型炎症为主的慢性疾病,除了手术,激素治疗也是常见疗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抗生素、鼻用皮质类固醇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等。然而,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存在一些局限性:手术无法彻底根治息肉且存在复发风险,而激素药物则可能出现副作用,限制了患者的长期使用。这使得传统疗法在满足患者需求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难治性CRSwNP患者。
生物制剂的突破性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物制剂在CRSwNP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12月,国产创新药司普奇拜单抗(IL-4Rα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药品通过靶向IL-4Rα,双重阻断IL-4和IL-13这两种引发2型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实现对CRSwNP的有效治疗。
司普奇拜单抗的疗效
在III期临床研究中,使用司普奇拜单抗后,患者在首次用药2周后鼻息肉明显缩小,4周后嗅觉显著恢复,并且鼻部综合症状(如鼻塞、流涕等)获得显著改善。疗程达24周时,窦腔炎症面积减少约一半,81%的患者鼻息肉大小减半,70%的患者圆满实现鼻腔通气。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新/再手术率为0%,有效缓解了患者对二次或多次手术的顾虑。
总结
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采取手术。虽然手术是常见选择,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如只有使用手术,仍可能面临复发的风险和相关费用。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的推出,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了生活质量, 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王成硕,张罗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策略[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14):1175-1178 DOI:1013201/jissn1001-1781201614024。